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是一个从事海洋渔业研究为主的纯公益类省属科研机构,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 1953 年 3 月,其前身为省农林厅水产局沈家门水产技术指导站,在普陀县沈家门镇创办,4 月 30 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59 年,正式更名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1 年,成建制进入浙江海洋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2020 年,实行浙江海洋大学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共管。
研究领域
- 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监测,研究资源变动规律及生态系统相互作用,为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海水增养殖:聚焦海水养殖品种的繁育、养殖技术研发,如黄姑鱼种质资源开发及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养殖产业发展。
- 海洋与渔业环境:对海洋环境质量、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环境变化对渔业的影响及生态修复技术。
- 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发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保障质量安全,如 “海捕虾海陆协同高质化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与装置及应用”。
- 远洋渔业: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捕捞技术及相关政策研究,助力远洋渔业发展。
科研成果
- 奖项获得:2023 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该所 “黄姑鱼种质资源开发及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海捕虾海陆协同高质化保鲜加工关键技术与装置及应用” 项目获三等奖,参与的 “贻贝全产业链加工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也获三等奖。
- 技术突破:承担的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典型岛礁海域生态容量评估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通过验收,开发了评估方法,构建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等。
人才队伍与科研平台
- 人才队伍:拥有 100 多名科研工作者,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结构合理的中青年科研梯队。
- 科研平台:建有 10 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合作交流
- 2023 年,该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为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合作基地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