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是指那些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包括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等服务的提供。以下是关于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详细信息。
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是指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在这些机构就医的费用可以医保直接结算,无需先行垫付。
类型
- 住院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 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普通门诊服务的医疗机构。
- 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门诊慢特病服务的医疗机构。
- 定点零售药店:提供药品零售服务的药店。
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分布
数量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4.40万家,较2023年底增长16.99%。其中,住院定点医疗机构8.04万家,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22.76万家,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7.21万家,定点零售药店41.37万家。
分布
- 北京市:开通住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769家,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3322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272家。
- 上海市:开通住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615家,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836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638家。
- 广东省:开通住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有2721家,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4969家,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有1898家。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政策背景和实施情况
政策背景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旨在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问题。
实施情况
- 2024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参保群众2.38亿人次,减少资金垫付1947.25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84.70%和26.71%。
- 2023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到1.3亿人次,为群众减少垫付1536.7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8.4%和238.7%。
异地就医备案和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流程
备案流程
- 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国家异地就医备案,进入异地备案小程序页面。2. 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按钮,通过实名认证后开始备案。3. 选择备案类型,填写备案信息、联系人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备案申请。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 普通门诊:常驻异地人员可在备案地及参保地选定共不超过3家定点医疗机构。自行到市外普通门诊就医的,医保不予报销。
- 门诊慢特病:常驻异地人员可在备案地及参保地选定共不超过3家定点医疗机构。自行到市外门特就医的,可在参保地及市外选定共不超过3家定点医疗机构。
- 住院:常驻异地人员备案到地市即可,无需选点。自行到省内市外住院就医的,无需备案,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现场联网报销。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报告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广东省定点三级医疗机构医保医药服务评价报告(2021年)》,通过50个三级指标的评比考查,对全省137家三级医保定点综合医疗机构和45家三级医保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医药服务进行了评价和排名。
反馈
- 满意度调查:2023年度长沙市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99.54%的患者表示医院工作人员会及时提醒出示医保卡等证件办理就诊等相关手续,98.08%的患者表示医保报销结算流程简明便捷。
- 违规行为:广东省医疗保障局通过评价报告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分解住院、挂床住院、低标准入院等违规行为,医保目录药品在医院的药品使用中占比未达标等问题。
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分布不断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惠及大量参保群众。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查询和备案,选择合适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异地就医。同时,各地医保部门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
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如下:
一、适用人员
-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如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
- 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如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因工作旅游等原因异地急诊抢救人员等。
二、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线上办理
- 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中的“国家异地就医备案”,进入异地备案小程序页面。
- 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按钮,通过实名认证后开始备案。
- 选择参保地、就医地、参保险种、备案类型等信息。
- 阅读备案告知书,点击“我已阅读,开始备案”按钮,填写备案信息、联系人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确认无误后提交备案。
- 备案成功后,可通过首页的“备案记录”按钮查看备案进度。
-
线下办理
- 前往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现场办理。
三、就医结算
-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备案成功后,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 持卡就医:就医时出示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医院通过医保系统直接结算费用。
四、注意事项
- 备案有效期: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
- 变更或取消备案:如需变更就医地或取消备案,可线上或线下办理。
- 无法直接结算的情况:若无法直接结算,可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人工零星报销。
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流程
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流程如下:
线上办理流程
-
开始备案
- 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中的“国家异地就医备案”。
- 进入异地备案小程序页面,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按钮,通过实名认证后开始备案。
-
选择备案类型
- 在异地就医备案申请页面,参保地为系统默认,参保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同时选择就医地、参保险种和备案类型。
-
提交备案材料
- 阅读备案告知书,选中“本人已仔细阅读备案告知书”后,点击“我已阅读,开始备案”按钮。
- 填写备案信息、联系人信息并上传相关材料,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备案申请。
- 有些地区允许参保人通过个人承诺的方式办理备案,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无法提交认定材料时,可以点击“个人承诺书”,按要求完成签名后,点击“提交备案”按钮,完成备案申请。
-
查看备案进度
- 点击首页【备案记录】按钮,进入异地就医备案记录页面,实时查看备案进度。
- 点击【异地就医更多查询】可查询“异地就医费用明细”“门诊慢特病告知书”“门诊慢特病资格”。
线下办理流程
-
准备材料
- 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户口簿)。
- 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
- 异地居住证明或工作证明(根据备案类型可能需要)。
- 其他相关材料(如转诊转院证明、急诊抢救证明等)。
-
前往办理地点
- 前往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或指定的办理窗口。
-
提交材料并办理备案
-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工作人员。
- 填写《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或相关表格。
- 工作人员审核材料,确认无误后办理备案手续。
-
获取备案回执
- 办理完成后,领取备案回执或电子备案确认信息。
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名单查询及就医注意事项
以下是关于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名单查询及就医注意事项的详细信息:
查询全国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名单的方法
-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网站:
- 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网站,进入“异地就医”板块,点击“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即可查看全国范围内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
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
- 微信搜索并进入“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在“查询服务”模块中选择“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输入医疗机构名称、选择医保结算等级等功能进行查询。
-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 下载并注册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进入首页“查询服务”模块,点击“定点医疗机构”,选择想要查询的地域进行筛选查询。
-
地方医保微信公众号:
- 关注您所在地区的医保微信公众号,例如“深圳医保”或“湖北医疗保障”,在公众号中找到“异地就医备案”相关服务,进入后点击“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查询”进行查询。
异地就医注意事项
-
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异地就医前需提前办理备案手续,确保在就医地能够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备案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或地方医保微信公众号办理。
-
了解就医地医保政策:
- 各地的医保报销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就医前需了解就医地的医保目录、报销比例、起付线和封顶线等信息,以确保顺利报销。
-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 在异地就医时,尽量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以确保能够享受直接结算服务。
-
携带相关病历资料:
- 就医时需携带完整的病历、检查报告、用药清单等资料,以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
及时沟通:
- 在就医过程中,如遇到任何疑问或问题,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咨询,确保就医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