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拥有众多煤矿企业。以下是关于六盘水市煤矿的详细信息,包括煤矿数量、产能、主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记录、环境影响及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六盘水煤矿一览表
煤矿数量和分布
- 煤矿数量:截至2024年12月,六盘水市现有煤矿89处,产能合计7830万吨/年。
- 分布情况: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县、六枝特区等地。
主要煤矿企业
- 盘江煤电集团:包括土城矿、月亮田矿、山脚树矿、平田矿、火铺矿、金佳矿等。
- 水城矿物局:包括大河矿、汪家寨矿、老鹰山矿、小河矿、大湾矿等。
- 其他企业:如贵州玉舍煤业、贵州格目底矿业、发耳煤矿等。
六盘水煤矿的产能和产量
产能规模
- 总产能:六盘水市煤矿总产能为7830万吨/年。
- 大型煤矿:产能大于等于100万吨/年的煤矿有34处,产能占比为34.09%;产能大于等于200万吨/年的煤矿有9处,产能占比为16.82%。
产量数据
- 2023年产量:六盘水市2023年原煤产量为6418.5万吨,同比增长约10倍。
- 电煤保供:2023年累计供应电煤2104.45万吨,同比增长13.93%。
六盘水煤矿的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记录
- 重大事故:2023年9月24日,山脚树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遇难,75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追责。
- 事故调查:事故原因包括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监控系统失效等。
安全措施
- 智能化改造:六盘水市积极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计划2024年推动23个煤矿启动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煤矿17个以上。
-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双全日”工作模式,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重点时段安全管控。
六盘水煤矿的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
- 煤矸石污染:六盘水市存在大量煤矸石待处理,综合利用率低,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 废水污染:部分煤矿企业存在废水直排问题,影响周边环境。
环保措施
- 生态修复:六盘水市正在推进煤矸石堆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部分已开展治理的矸石场未达到整改要求。
- 废水处理:加强对煤矿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六盘水煤矿的未来规划
发展战略
- “富矿精开”:六盘水市按照“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思路,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 智能化发展: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重点项目
- 煤焦化项目:加快推进六枝美锦、水钢焦化等6个煤焦化项目建设,确保“十四五”末焦化产能达到1500万吨/年。
- 新能源项目:发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拥有众多煤矿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能结构、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六盘水市正积极推进煤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六盘水市将继续坚持“富矿精开”战略,推动煤炭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六盘水煤矿的主要开采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六盘水煤矿在开采方法和技术方面采用了多种先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充填开采技术:六盘水市攀枝花煤矿引进了充填开采技术,主要用于处理采空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该技术通过使用混凝土搅拌站成套设备,将矸石、水泥、石膏等材料制作成膏体充填料,输送至采空区进行充填。这不仅有效控制了煤炭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减少了煤矸石的堆积。
-
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针对六盘水市15处急倾斜煤层煤矿,六盘水市能源局实施了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攻关。通过安装调试液压支架等设备,逐步实现了急倾斜煤层的机械化开采,显著提高了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
智能化开采:六盘水市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建成2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24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
综合机械化采煤:六盘水市的煤矿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实现了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顶板控制等环节的全面机械化,显著提升了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六盘水煤矿的产量是多少?
六盘水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2024年原煤产量达到8002万吨,创历史新高,2025年计划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
六盘水市煤炭资源丰富,远景煤炭储量达844亿吨,已探明储量256亿吨,保有储量接近240亿吨。其煤炭质量优良,焦煤储量占全市探明总储量的52%,占全省焦煤储量的88.7%。目前,六盘水市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达86.13万吨/年,位居全省第一,已建成智能煤矿17个,占全省56.7%。
六盘水煤矿的安全生产措施有哪些?
六盘水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了多项重要措施,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生产“四强”举措
-
紧盯隐患排查“强整改”:
-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抽查等方式,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瓦斯防治攻坚。
- 严抓重要时间节点、矿井复工复产安全,从严抓实煤矿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严处煤矿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
突出线上线下“强督导”:
- 在安全生产“双控”系统基础上,加装数据采集前置一体机、图像分析终端等电子设备,开展线上巡查、线下核查和重点监管。
- 聚焦煤矿瓦斯、顶板、水害风险,实行“煤矿自查,公司审查、县级核查、市级抽查”模式,严格煤矿安全风险管控。
-
坚持分级分类“强监管”:
-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煤矿的灾害程度和安全状况等因素,将全市在册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分为 ABCD 类,明确监管主体和检查频次,分级分类监管。
-
优化紧急演练“强处置”:
- 充分发挥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煤矿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职矿山救护队伍的作用,针对煤矿顶板、瓦斯、水害等事故情景,加强政企联合、部门联动。
具体安全生产措施
-
瓦斯治理:
- 必须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实时测定主要参数,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
- 有突出危险的区域必须进行保护层开采等综合瓦斯治理措施。
- 确保通风系统可靠,强化瓦斯治理全过程管控,确保真实有效。
-
防治水:
- 必须查明老窑、采空区等水害隐蔽致灾因素,准确划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 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 必须配备物探设备,坚持物探先行、提供目标、钻探验证、综合治理。
-
顶板管理:
- 大力提升采掘机械化水平,扎实推进支护改革。
- 采煤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过断层、过老巷等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 采煤工作面必须编制初次放顶设计,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
人员管理:
- 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实名登记档案,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 严格执行班前会安全教育制度,确保班前会点名、矿灯(自救器)发放和出入井检身记录三统一。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
企业主体责任:
- 煤矿企业必须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投资人和管理者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
- 督促集团公司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加强对驻矿安监员的管理。
-
政府监管责任:
- 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监管。
- 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