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粒子检测标准对照表通常用于规定不同洁净度级别的环境中允许存在的尘埃粒子数量。这些标准对于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半导体、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中。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国内和国际标准以及它们对不同级别洁净区的要求:
国内标准
-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及GB 50073-2013)
- 规定了净化车间在进行洁净度检测时,检测点应位于距室内地坪0m的水平面内;对于单向流型净化车间,测点总数应不少于20点,测点间距为0.5~1m 。
-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 16292-2010)
- 洁净度分为A、B、C、D四级,要求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并且所有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均值的95%置信上限(UCL)也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 。
-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2部分:洁净室空气粒子浓度的监测》(GB/T 25912-2021)
- 提供了关于监测计划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粒径0.1μm~5μm粒子浓度的监测 。
国际标准
-
ISO 14644-1:2015(E)
- 根据悬浮粒子浓度来划分洁净室(区)及相关受控环境中空气洁净度的等级,考虑粒径限值(低限)在0.1μm~5μm范围内呈累积分布的粒子群 。
-
US FED STD 209E
- 这是美国联邦标准209E,定义了洁净室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洁净度等级,尽管已经被ISO 14644取代,但仍然被一些行业作为参考 。
具体洁净度级别与粒子数限制示例
-
十万级洁净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350,000个,直径大于或等于5.0微米的尘埃粒子数不得超过3,000个 。
-
万级洁净车间:尘粒最大允许数(每立方米)≤350000,其中粒径≥0.5μm的粒子数不超过350000个,粒径≥5μm的粒子数不超过2000个 。
实施细节
为了准确地执行这些标准,需要使用适当的尘埃粒子计数器。选择合适的设备时要考虑测量范围、采样流量、精度和分辨率等因素 。例如,在高洁净度环境下工作时,可能需要选择具有较大采样流量(如28.3L/min以上)的粒子计数器以确保能够捕捉到足够多的颗粒物样本 。
还应注意环境准备、样品采集、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步骤,确保整个过程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比如,在开始检测之前,应该评估检测环境的温湿度、气压等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制定并遵循一套完整的尘埃粒子检测标准对照表有助于维持高标准的生产环境,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定期维护和校准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也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