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标通常是在中标前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投标文件的合规性和可行性,以便正确选择最合适的投标候选人。这一过程涉及对投标文件的仔细审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投标函核对、经济标列表、数据链接、单价比对和总价比对等具体工作内容 。
从时间点上来看,清标一般安排在开标后、评标工作正式开始之前进行,并且必须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完成 。这意味着清标是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之前的一个必要程序,它属于评标工作的范畴,旨在找出投标文件中可能存在的疑义或显著异常的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初步评审以及详细评审中的质疑工作提供基础,并确保评标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
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有的项目可能会在中标之后继续进行清标工作,尤其是在合同签订之前。这是因为即便已经确定了中标单位,但为了进一步核实其中标资格及所提交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仍需进行详细的审核 。某些情况下,如果甲方发现中标价中有不平衡报价的地方,也可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求乙方调整综合单价,以达到双方认可的标准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些文献提到可以在中标通知书发放之后继续进行清标工作,但从法律角度来看,站在招标人的立场上,清标最好应在中标通知书发放之前完成,这样更有利于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因此,总体而言,清标主要发生在中标之前,尤其是作为评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延伸至中标之后直至合同签订前的时间段内进行 。
清标活动主要是为了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无论是发生在中标前还是中标后,都是为了确保最终选定的承包商能够满足项目的各项要求,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不过,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清标原则上应于中标前完成,特别是在正式评标阶段,而中标后的清标则更多地侧重于合同细节的确认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