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抬物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以疫情爆发前的商品销售价格或服务价格为基准 :
- 若在疫情爆发后超出该原价销售或提供服务,则构成哄抬价格。
- 商品进货成本发生变动 :
- 若购销差额未能与疫情前的水平保持一致并有所扩大,亦被视为哄抬。
- 无参照原价的商品 :
- 若购销差价额超过15%,同样构成哄抬价格。
-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
- 包括捏造、散布生产、进货成本信息,捏造、散布货源紧张或者市场需求激增信息,捏造、散布其他经营者已经或者准备提价信息,散布捏造的涨价信息,散布信息推高价格预期,散布信息诱导其他经营者提高价格,捏造、散布可能推高商品价格预期的其他信息。
- 使用紧迫性用语或诱导性用语 :
- 如“严重缺货”“即将全面提价”“涨价潮”等,推高价格预期。
- 在特定时期(如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价格限制 :
- 针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用商品、防护消毒商品等,政府通常会设定价格限制,违反这些限制即使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也可能被视为哄抬物价。
- 大幅度提高价格 :
- 构成哄抬价格行为的具体提价或涨价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提出,并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
- 销售旺季期间的价格提高 :
- 如在重大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大型活动期间,同一住宿业经营者客房价格超过此前三十日内其同类房型平均客房价格60%的。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市场价格在特殊时期的稳定性,防止不法商家利用市场供需失衡谋取暴利,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