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脉东段,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具有以下综合特征:
一、地理位置
-
区域范围 :总面积6896平方公里,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
-
行政区划 :辖4镇8乡109个行政村,县府为浩门镇。
-
交通位置 :距省会西宁150公里,毗邻甘肃省永昌县、张掖市等。
二、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 :北依祁连山,南临河湟谷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高山盆地地形。
-
气候条件 :属高原亚寒带气候,冬半年寒冷干燥,夏半年凉爽湿润,年日照时数2264-2739小时,年太阳辐射130.68-154千卡/平方厘米。
-
生态资源 :森林覆盖率高(545.5千公顷),有藏区青稞、油菜等特色农作物,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三、人文与社会
-
民族构成 :总人口15.58万人(2013年数据),以回族为主(40%左右),兼有汉族、藏族、蒙古等22个民族。
-
历史沿革 :秦代为羌人故地,历经西平郡、浩门县、西宁州等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55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县。
-
经济发展 :以农牧业为基础,是青海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和藏区青稞繁育地,近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四、旅游与特色
-
自然与人文景观 :拥有“北方小油菜之乡”“藏区青稞制种基地”等称号,黄河大通河构成生态“山水画廊”,并设有多个国家级景点如浩门古城、岗龙石窟等。
-
旅游资源分区 :分为西部雪山草原、中部农业田园、东部峡谷林海三大体验区,融合生态康养与民俗体验。
五、荣誉与地位
- 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多次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西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
以上信息综合自政府官网、百科及招商平台数据,涵盖门源县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