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在2024年迎来了多项重要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涵盖了交通、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这些规划和政策的详细解读。
交通枢纽建设
###六大交通枢纽城市
湖南省计划在省内打造六大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怀化。这些城市的交通优势将显著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这些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不仅将改善湖南省的内部交通网络,还将增强其与周边省份和全球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铁路和航空枢纽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将成为中部地区的铁路和航空枢纽,连接京广、沪昆等多条铁路干线,并拥有黄花国际机场。株洲和湘潭也将进一步加强其铁路枢纽地位,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铁路和航空枢纽的建设将大幅提升湖南省的物流和人流集散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增长目标
2024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主要经济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经济增长目标显示出湖南省在应对复杂经济环境中的韧性和潜力,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产业发展
湖南省将重点打造“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并布局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和新能源。
通过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湖南省将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防治攻坚战
湖南省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黑臭水体治理等攻坚行动。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湖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湖南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系统保护
湖南省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武陵—雪峰山脉、南岭山脉等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通过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湖南省将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保障生态安全。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教育和医疗
湖南省将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湖南省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
湖南省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湖南省在2024年通过多项重要规划和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交通、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将提升湖南省的综合竞争力,还将为居民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推动湖南省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湖南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湖南在乡村振兴中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措施和成效:
具体措施
-
粮食安全保障:
- 稳定粮食生产:湖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615.6亿斤,创近9年新高。
- 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每亩节本增效近200元。
- 种业创新:岳麓山实验室加快建设,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水稻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 农业机械化: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到83.46%。
-
产业发展:
- 特色农业:发展茶叶、中药材、南竹、畜禽、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县一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 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稻谷加工企业万余家,3家企业入围全国大米加工50强,推动“运猪”向“运肉”转变。
- 乡村旅游:通过“花海经济”“研学经济”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
基础设施建设:
-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000公里农村公路,打造“振兴路”“致富路”。
- 水利设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加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
- 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完成空心房拆除、农村户厕新建等,提升村容村貌。
-
农民增收:
- 务工就业:设立省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示范园,全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240万人。
- 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林下经济等,增加农民收入。
-
乡村治理:
- 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 防止返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成效
- 粮食生产: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615.6亿斤,创近9年新高,稻谷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 农民收入: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204元,比上年增加1283元,增速连续七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 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稻谷加工企业发展到万余家,3家企业入围全国大米加工50强。
- 乡村建设:完成空心房拆除3.6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9万处,所有行政村“一约四制”落实率实现100%。
- 乡村治理:通过党建引领和防止返贫机制,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湖南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湖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以下是一些最新的动态和成果:
-
科技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2025年3月,湖南省委科技委会议强调了推进科技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旨在提升湖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湖南省在2024年新增了3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家,居全国第二位。这些中心涵盖了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先进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
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湖南省成功培育了耐盐碱水稻新品种,能够在3‰的中度盐碱地上实现亩产超500公斤,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
高端装备制造:湖南省在高端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等20项重大成果相继推出,展示了湖南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实力。
-
生态环保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湖南省突破了锰渣回收、矿涌水低成本治理等关键技术,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助力矿业污染的综合治理。
-
固态电池研发:2024年,长沙成功完成了全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中试规模生产,这一成果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为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文化和科技融合: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方面,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取得了显著成果,超高清视频算法和AI审片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湖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湖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污染防治攻坚战:
- 湖南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五年开展夏季攻势,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重大工程。
- 到2025年,全省农膜回收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国家要求,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
生态保护修复:
-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
- 完成“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任务,推进怀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
-
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快建设长沙、湘潭碳达峰试点城市。
-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提升煤炭清洁化利用率,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基本达峰。
-
生态环境监管:
- 制定《关于加强污染源头精准管控的措施(试行)》,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环评审批,推动重点领域、流域、区域污染防控。
-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
美丽湖南建设:
- 到2027年,全省水质优良率不低于97.3%,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
- 计划全面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高排放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更新,强化秸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