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社保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给家人使用,但需要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来实现。以下是详细的解释和相关信息。
职工社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家庭共济的定义
- 家庭共济是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可以将自己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疗费用。这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门诊特殊病种费用等。
- 家庭共济的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
家庭共济的适用范围
- 家庭共济的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合规的医药费用,不能用于报销。医保报销的费用仍需由家庭成员自己承担。
- 家庭共济的使用范围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但不包括统筹基金部分。
家庭共济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 家庭共济的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家庭成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产生的个人负担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门诊特殊病种费用等。
- 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时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也可以使用家庭共济账户支付。
注意事项
- 家庭共济成员必须是已参保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
- 被共济人不能享受共济人的医保报销待遇,共济的资金只能用于支付个人自付部分。
办理家庭共济的流程
办理方式
- 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当地医保部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渠道办理家庭共济。
- 操作智能设备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可以在线下医保大厅办理。
具体步骤
- 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相关微信公众号。
- 进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功能模块。
- 绑定家庭成员信息,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
- 提交申请并等待审核通过。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不使用本人医保卡进行挂号就医属于“冒名就医”,轻则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重则构成违法犯罪。
- 代购药时需要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并使用服药者本人的医保卡。
职工社保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家人使用,但需要注意共济的资金只能用于支付个人自付部分,不能用于报销。办理家庭共济的流程相对简单,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共济的资金不能用于报销,且必须使用患者本人的医保卡进行就医购药。
职工社保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是什么
职工社保的报销比例和范围因地区、医院等级、治疗项目以及参保人身份(在职或退休)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的报销比例和范围:
报销范围
-
门诊、急诊医疗费用:
- 在职职工:18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为50%。
- 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为70%。
- 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为80%。
- 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
-
住院医疗费用:
- 一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80%至90%,退休职工报销90%至95%。
- 二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70%至80%,退休职工报销80%至90%。
- 三级医院:在职职工报销50%至60%,退休职工报销60%至70%。
- 起付线标准:一级医院通常为200元至500元,二级医院为500元至1000元,三级医院为800元至1500元。
-
特殊疾病治疗费用:
-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的门诊医疗费用可以报销。
- 大病保险:对于符合大病保险范围的疾病,个人自付部分超过一定金额的,可再享受大病保险报销,通常为50%至70%。
- 慢性病门诊:部分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费用可享受较高报销比例,通常为70%至90%。
报销比例
-
普通门诊:
- 一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在职人员报销比例一般在70%,退休人员稍高,可达75%。
- 二级医院:在职人员报销比例大约60%,退休人员65%。
- 三级医院:在职人员报销比例在50%左右,退休人员55%。
- 起付线:通常是600元左右,具体金额因地区而异。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一般在2000元上下。
-
住院:
- 一级医院:报销比例通常在95%左右。
- 二级医院:报销比例大约在90%。
- 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在85%左右。
- 起付线:会根据医院等级不同而变化,比如三级医院的起付线可能在1000元左右。
-
慢性病和特殊疾病:
- 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通常在80%-90%,部分地区甚至更高。
- 特殊疾病:报销比例往往在80%-95%之间,有些地区对重大疾病实行全额报销。
职工社保与居民社保的区别是什么
职工社保与居民社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缴费次数不同
- 职工社保按月缴纳,每年需缴纳12次。
- 居民社保按年缴纳,只需一年缴纳一次。
-
缴费人群不同
- 职工社保适用于在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不限制户口。
- 居民社保适用于无工作单位的本地户籍人员。
-
缴费标准不同
- 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纳。
- 居民社保有多个缴费档次,个人可根据经济状况选择。
-
缴费性质不同
- 职工社保是国家强制缴纳的,用人单位必须在30天内为员工参保。
- 居民社保是自愿参保的,居民可自行决定是否缴纳。
-
缴纳险种不同
- 职工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 居民社保仅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
待遇享受不同
- 职工社保的医疗和养老待遇较高,报销比例和养老金水平均优于居民社保。
- 居民社保的医疗和养老待遇较低,报销比例和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
-
退休年龄不同
- 职工社保的退休年龄因性别和岗位不同,女性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性60岁。
- 居民社保的退休年龄统一为60岁。
职工社保如何转移到新单位
职工社保转移到新单位的流程如下:
同一城市换工作
- 原单位办理停保手续:原单位需在社保系统中办理减员手续,停止为你缴纳社保。
- 新单位办理增员手续:新单位会在你入职后,办理社保增员手续,继续为你缴纳社保。
跨城市换工作
- 准备材料:
-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 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离职证明)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可在原参保地社保部门打印)
- 原单位办理停保手续:原单位需在社保系统中办理减员手续。
- 新单位提交转移申请:新单位会向社保机构提交社保关系转移的申请。
- 社保机构审核:新参保地的社保机构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符合条件的会向原参保地发出同意接收函。
- 原单位办理转出手续:原参保地的社保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后,办理转移手续。
- 新单位办理转入手续:新参保地的社保机构在收到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办结有关手续。
线上办理
- 粤省事平台:可以通过粤省事App或微信小程序办理社保关系转移。进入“社保”业务大厅,选择“关系转移”,然后按照提示填写信息并提交申请。
- 掌上12333APP:下载并注册掌上12333APP,登录后选择“社保关系转移”进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