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函谷关、玉门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分别位于不同省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阳关
-
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约70公里的古董滩(南湖乡)。
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9°54′,东经92°09′。
-
历史背景
-
西汉武帝时期设立,是丝绸之路南路的重要门户,与玉门关并称“列四郡、据两关”。
-
宋元后因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而逐渐荒废,现存墩墩山(阳关耳目)为军事防御遗迹。
-
-
文化意义
- 凌驾于“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地势,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传奇意象。
二、函谷关
-
地理位置
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秦关),或洛阳新安县(汉关)。
地理坐标:秦关约北纬34°29′,东经113°40′;汉关约北纬34°22′,东经114°05′。
-
历史背景
-
建置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固为重要关隘,称“天下第一雄关”。
-
汉代东移至洛阳后,关隘位置有所调整,仍为中原防御西北的重要屏障。
-
-
文化象征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军事防御的代名词。
三、玉门关
-
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具体位置在墩墩山南麓。
地理坐标约北纬39°50′,东经93°05′。
-
历史背景
-
西汉武帝时期设立,是丝绸之路北路的重要枢纽,与阳关南北呼应。
-
经历多次战争洗礼,见证了汉唐盛世的辉煌,后因丝绸之路衰落逐渐废弃。
-
-
文化意义
- 《凉州词》等文学作品使其成为边塞文化的象征,与阳关并称“两关遗迹”。
总结
-
阳关 :甘肃省敦煌市,丝绸之路南路门户,以军事防御著称。
-
函谷关 :河南省灵宝市,中原防御西北的重要关隘,历史最悠久的雄关之一。
-
玉门关 :甘肃省敦煌市,丝绸之路北路枢纽,兼具军事与交通功能。
三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边疆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