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位于玉门关之南
玉门关被称为“阳关”的原因与其地理位置直接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 命名依据
阳关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因它位于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名。这种以方位命名的方式在古代关隘中较为常见,例如“洛阳”“洛阳桥”等。
- 历史背景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前107年),是丝绸之路南路的重要关隘,与玉门关并称“河西两关”,共同构成古代西北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其战略地位在于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是中原与西域互通的咽喉要道。
- 功能演变
阳关最初为军事关隘,后逐渐发展为边塞城市,设有阳关都尉、阳关县等行政机构,规模不断扩大。至唐代设寿昌县,阳关成为县城的一部分。但至宋代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逐渐废弃。
- 文化象征
阳关在文学和艺术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提到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现了其作为人生旅途重要节点的文化内涵。
综上,玉门关被称为“阳关”源于其地理位置在玉门关之南,并且两者共同构成古代西北边疆的重要关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