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最大的涉黑案件是李绍彬案,这起案件因其时间长、影响恶劣、涉案金额巨大以及背后的“保护伞”问题而备受关注。以下是案件的详细信息:
1. 案件背景
李绍彬案是一起典型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其犯罪集团在山东枣庄盘踞长达20余年,长期为非作恶,欺压百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环境。该组织以卓山铁矿为掩护,通过非法手段聚敛巨额财富,形成了庞大的犯罪网络。
2. 涉案人员及主要犯罪行为
李绍彬是该犯罪集团的头目,其团伙成员多达28人。该组织涉嫌15项罪名,包括:
-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诈骗罪
- 聚众斗殴罪
- 寻衅滋事罪
- 非法拘禁罪
- 强迫交易罪
- 非法采矿罪
- 虚假诉讼罪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窝藏罪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 赌博罪
- 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
该组织不仅非法开采矿产资源,销售金额高达4200余万元,还通过暴力手段控制铁矿资源,非法占用耕地,导致多家企业倒闭破产,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秩序。
3. 案件进展及判决结果
案件于2022年3月25日由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
- 李绍彬因犯多项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其他2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八年至一年二个月不等的刑期。
2022年7月2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
4. 背后的“保护伞”问题
李绍彬案因“打伞破网”不力,曾被中央第九督导组列为“夹生案”。在督导组的推动下,案件被提级查办,最终查明了61件公职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其中,枣庄市有11名政法干警主动投案,交代了与李绍彬团伙相关的违法行为。此外,该案最大的“保护伞”惠从冰(时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主动投案,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5. 案件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李绍彬案的侦破和审判,是山东枣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案的查处不仅铲除了长期盘踞当地的黑恶势力,也清除了背后的“保护伞”,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该案的处理也彰显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扫黑除恶的决心和力度。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可以参考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