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对医院的检查频率和方式因检查类型和监管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常规监管检查
-
日常检查
医保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方式,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医保基金使用合规性,包括住院患者人证相符、用药诊疗信息一致性等。
-
专项检查
-
中医定点医疗机构专项检查 :每年6-12月开展,针对中医类医保基金使用情况。
-
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专项检查 :每年6-12月针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重点检查门诊共济保障资金使用合规性。
-
二、专项稽查
-
历史账单追溯审查
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启动医保账单追溯审查机制,对2023-2024年医保账单进行“全覆盖、零容忍”稽查,主要打击骗保、过度医疗等行为。
-
政策专项检查
根据医保政策调整,医保局会不定期开展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具体频次未明确但属于常态化监管手段。
三、其他检查形式
-
住院费用审核
医保局通过医保信息系统对住院报销费用、病历等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医保政策,此类审核属于日常结算前的前置控制。
-
不定期专项治理
针对医保领域突出问题(如挂床住院、违规用药等),医保局会临时启动专项治理行动,检查频次根据实际问题确定。
总结
医保局对医院的检查既包含定期专项检查(如每年一次),也包含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治理。其中,历史账单追溯审查是近年强化监管的重点,而日常监管则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持续开展。医疗机构需配合医保局检查,确保合规运营以保障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