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被称为“闽西”的原因可以从地理、历史、文化三个维度综合解释:
一、地理因素
- 地理位置
龙岩位于福建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邻漳州、泉州,西接江西赣州,南连广东梅州,北接三明市。其范围包括原汀州府辖区(如长汀、宁化、明溪等八县)及部分古龙岩州辖地,因此得名“闽西”。
- 地形特征
龙岩是福建最高山脉(博平岭)所在地,地势复杂,多山且闭塞,历史上是客家人迁徙的屏障。汀江穿流而过,成为客家人沿河聚居的重要纽带。
二、历史因素
- 行政区划演变
清雍正年间,原漳州府龙岩县升为直隶州,因地处福建西部而得名“闽西”。1997年撤地设市后,该名称沿用至今。
- 红色文化根基
龙岩是福建省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长征出发地之一,7个县(市、区)均为中央苏区县,享有“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
三、文化因素
- 多元文化交融
龙岩是客家、河洛、古闽越文化交汇地,孕育了上官周、黄慎等历史名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客家文化在此传承发展,土楼等建筑形式成为文化象征。
- 历史名人影响
张九龄、朱熹、王阳明等文化名人对龙岩产生过深远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地位。
总结
“闽西”既是地理概念(福建西部),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其名称源于古汀州府辖区与古龙岩州的部分辖地,同时承载着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及河洛文化的交融。这种多重属性使龙岩成为福建文化的重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