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以下是对乌鲁木齐的详细介绍。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 它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分界。
交通枢纽
- 乌鲁木齐是沟通内地和新疆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与北疆铁路境内接轨,连霍高速和216、312国道过境。
- 地窝堡机场是自治区地方航空中心,有民航班机通往国内19个城市及莫斯科、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等国外城市。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 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曾置戊已校尉在这一带屯田。
- 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乌鲁木齐东北设北庭大都护府。
清朝和民国时期
- 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明故城筑垒驻兵,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公元1763年改名为“迪化”。
- 1913年撤迪化府,保留迪化县,属迪化行政区;1935年设迪化市;1938年撤销;1945年复置;1954年改称乌鲁木齐市。
现代发展
-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乌鲁木齐成为自治区辖市、首府。
-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自然环境和气候
地形地貌
-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6米。
- 乌鲁木齐地处北天山西段与东段接合部,准噶尔盆地南缘,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气候特点
-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
-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经济和文化
经济概况
- 乌鲁木齐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 2024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7.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
文化底蕴
-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 这里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塔吉克、锡伯等多个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现象。
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 天山天池: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部,是一个高山湖泊,海拔约为1980米,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群山环绕,风景如画。
- 南山牧场:优良的天然牧场,春夏时节,草原上绿草如茵,野花盛开,可以体验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
- 红山公园:综合性自然山体公园,集旅游观光、古典特色、人文内涵、体育健身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其他景点
- 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最大的综合性旅游商业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
- 水磨沟风景区:由“五山一河”组成,集冰雪风情与山水秀色于一体。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沟通内地和新疆的重要枢纽,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经济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民族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