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异地结算政策的实施始于2017年,并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步扩展和完善。以下是关于医保异地结算开始时间的详细信息。
医保异地结算的开始时间
2017年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启动:2017年,国家层面开始全面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实现所有符合转诊条件的人员异地就医结算。
- 阶段性目标:2017年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并逐步推进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
2018年
- 扩大覆盖范围:2018年,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取消了异地就医备案中的审批盖章程序,简化了备案流程。
2023年
- 全面实施:2023年1月1日,《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正式实施,标志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24年
- 进一步扩展:2024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进一步扩展,覆盖了更多的门诊慢特病种,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大幅增加。
医保异地结算的实施背景
政策推动
- 国家政策: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全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旨在解决人民群众突出的医保报销难问题。
-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进一步推动医保制度改革。
群众需求
- 人口流动: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异地就医,传统的医保报销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异地就医结算成为民心所向。
- 便民举措:推行医保异地结算制度,可以解除异地就近就医无法结算的难题,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
医保异地结算的覆盖范围
住院费用
- 全面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64.40万家,异地就医结算实现了县域可及,惠及2.38亿人次。
- 病种扩展:2024年,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病种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10种。
门诊费用
- 普通门诊:所有统筹地区都开通了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每个县都有一家以上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 门诊慢特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逐步在全国推广。
医保异地结算的报销流程
备案
- 备案渠道: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 备案有效期: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的备案长期有效,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结算
- 持码卡就医:参保人员在入院登记、出院结算和门诊结算时均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 费用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原则上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有关政策。
医保异地结算政策的实施自2017年起,经历了多次优化和扩展,逐步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的直接结算。2023年和2024年,政策进一步覆盖更多的病种和医疗机构,极大地提升了参保群众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医保异地结算的流程是什么
医保异地结算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先备案:
- 异地就医前,参保人员需要先办理备案手续。可以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等渠道进行线上备案。
- 备案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居住证明、转诊证明等,具体材料根据不同类型的异地就医人员有所差异。
-
选定点:
- 备案成功后,参保人员需要在就医地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粤医保”小程序等查询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 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对于能否直接结算至关重要,未开通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需要自行垫付费用后回参保地报销。
-
持码(卡)就医:
- 备案成功且选择了定点医疗机构后,参保人员在就医时需要携带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
- 在开通了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可以直接结算医药费用。如果未开通联网结算,则需要自行垫付费用后回参保地办理手工报销。
-
结算:
- 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只需支付个人应承担的费用。
- 如果未开通联网结算,参保人员需要保留好所有就医凭证,回参保地后按照当地规定申请报销。
-
特殊情况处理:
- 对于未办理备案或备案信息不全的情况,可以在出院结算前联系参保地补办备案手续,部分情况下可实现联网直接结算。
- 对于急诊、抢救等特殊情况,视同已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可在已开通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医保异地结算需要哪些条件
医保异地结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参保人员需在异地就医前,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等渠道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备案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医保卡、异地居住证明等。
-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 参保人员需在就医地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就医。
- 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粤医保”小程序查询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
持有有效的医保凭证:
- 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在就医时需携带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以便直接结算医药费用。
-
符合医保目录范围:
- 就医时使用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需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才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
其他特殊情况:
- 对于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长期有效,未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参保状态未发生变更的,备案长期有效。
- 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具体按参保地规定。
医保异地结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医保异地结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常见问题
-
备案问题
- 备案是否在有效期内? 异地转诊人员、异地急诊抢救人员以及其他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备案有效期为6个月,超出有效期需要重新办理。
- 如何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参保地医保部门官方网站等线上渠道办理,或前往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
-
定点医疗机构问题
- 就诊的医院是否开通了异地联网结算服务? 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查询统筹区和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开通情况。
- 是否需要选择定点医院? 住院就医不需要选定点医院,但普通门诊、门诊特殊病就医需按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或登记(备案)手续选择定点医院。
-
结算问题
- 为什么备案成功,就诊还需自费? 可能是因为参保地规定门诊费用不报销、本次就诊未达到起付线或超出封顶线、当地医保政策规定门诊医疗费用由参保人个人账户支付、网络临时故障等。
- 结算时报错怎么办? 如果结算时报错,需核实参保、缴费是否正常,是否在当地有未办理出院结算的费用,医疗机构操作是否正确等。如问题依旧,可将医院端的“报错界面”反馈给医保经办机构。
-
其他问题
- 生育医疗费用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吗? 目前,生育医疗费用尚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异地直接结算,需根据当地政策办理。
- 长期异地可以享受双向待遇吗?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解决方法
-
备案问题
- 确保备案在有效期内,如需重新备案,及时办理。
- 通过多种渠道办理备案,确保备案成功。
-
定点医疗机构问题
- 在就医前,查询并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
- 普通门诊、门诊特殊病就医需按规定选择定点医院。
-
结算问题
- 核实参保、缴费是否正常,确保在当地无未办理出院结算的费用。
- 如结算时报错,及时联系医疗机构或医保经办机构寻求帮助。
-
其他问题
- 生育医疗费用需根据当地政策办理,可能需回参保地手工报销。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有效期内可享受双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