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刚是一位在港口技术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港口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港口技术领域的开拓者
张连刚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于1983年来到青岛港,开始了他的港口事业生涯。从一名维修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港口技术领域的专家,他在20世纪90年代参与了“青岛港前湾三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的开发,并在2006年实现了大型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的突破。2008年,他主持的青岛港“油改电”项目被交通部作为首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全国推广。
肺癌与责任
2006年,张连钢被确诊为肺癌。然而,在2013年,青岛港启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他作为自动化码头筹备组组长,肩负起这一重任。尽管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但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工作中,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完成了国外需要8至10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
创新与成就
张连刚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自主完成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技术及系统等“十大全球首创”,并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2017年5月11日,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诞生,这一成就震惊了全球港航界。
荣誉与责任
张连钢因其在港口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包括“时代楷模”、“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等。他带领的团队也多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为全球港口改造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持续创新
即使在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并进行多次手术的情况下,张连钢依然坚持工作,并推出了“氢+5G”、“全球首创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连刚的一生是对科技和责任的执着追求,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上。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科技事业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