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寺,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北京郊区最大的寺院之一 。寺院坐倚身后的宝珠峰,西有莲花、架月、象王峰;北有及云、璎珞峰;东有回龙、虎距、捧日、紫翠峰;南面一片平畴沃野,九峰环抱,天成胜地。故俗语称潭柘寺曰:“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
据《潭柘山岫云寺志》载,远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晋(265-317),山上已建有嘉福寺,传说唐代华严法师曾在寺传法,武则天时扩建改名为龙泉寺。五代后唐时期,从实禅师率徒在寺内讲经,声传四方,烟火鼎盛。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9)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又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再行扩建,更名岫云寺。名称虽更迭频繁,但寺址却保留在原处。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
龙潭寺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便习惯称这座千年古刹为潭柘寺。古人称“潭先柘,柘先寺”。作为潭柘寺名称起源的龙潭,位于寺后的云集峰上,离寺约2里路。池潭方广丈余,12块大青石雕成一条青龙,水从龙嘴里喷出,注入潭中,潭边有龙亭和石碑。相传潭龙舍潭为庙基后,搬迁到这里。从潭柘寺到龙潭沿途有观音洞、海蟾石等古迹遗址。观音洞内塑有观音大士未出山时的塑像,洞内泉水相传能治眼疾。沿途树木葱郁,异草丛生。
潭柘寺的主要建筑分成三路,中路建在南北中轴直线上,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