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十大名医”的人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单,不同的资料和评选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以下十位名医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经常被提及: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他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被称为“脉学之宗”。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擅长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为“医圣”。
皇甫谧:魏晋医学家,著有《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道士,被誉为“药王”。他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叶桂:清代医学家,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薛生白:清代医学家,与叶天士同时而齐名,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对温病学贡献甚大。
宋慈:宋朝法医学家,著有《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李时珍: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
葛洪:东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
这些名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成就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