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审调档函是否可以直接把档案调走,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方式。以下是详细解答:
1. 政审调档函的定义与作用
政审调档函是在人事管理和招聘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文件,主要用于对拟录用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审核。它是政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调取个人档案以便进行审核。
2. 政审调档函的调档方式
根据不同情况,调档函的调档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个人持调档函办理调档
- 流程:政审单位会出具调档函,个人需要持调档函到档案存放单位(如人才中心、学校等)办理档案调出手续。办理完成后,个人需将档案带到政审单位进行审核。
- 适用场景:这种方式较为常见,适用于个人可以自行前往档案存放单位办理手续的情况。
(2)单位直接联系档案存放单位调档
- 流程:政审单位通过调档函直接联系档案存放单位,要求其将档案邮寄到政审单位,个人无需亲自参与档案的调取和运输。
- 适用场景: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政审单位与档案存放单位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简化了个人操作。
3. 调档流程的关键步骤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档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出具调档函:政审单位或录用单位出具调档函。
- 办理调档手续:
- 如果是个人办理,需持调档函到档案存放单位申请调档。
- 如果是单位直接联系,档案存放单位会根据调档函的要求将档案邮寄到指定地点。
- 档案审核:政审单位接收档案后,进行相关审核。
- 后续处理:审核完成后,政审单位会将档案返还或按照规定进行存档。
4. 注意事项
- 档案的安全性:无论是个人携带还是邮寄,都需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代办情况:如果需要他人代办调档手续,应提前咨询档案存放单位的具体要求。
- 政审表的填写:政审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填写政审表,需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并由相关单位盖章。
总结
政审调档函本身并不能直接调走档案,而是作为调档手续的依据。档案的调取方式可能由个人持调档函办理,也可能由政审单位直接联系档案存放单位完成。具体操作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和档案存放单位的要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