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是否会被法院判离, 取决于具体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以下几种情况下,精神病人可能会被判决离婚:
-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如果精神病人的疾病对夫妻感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且经过调解仍无法挽回,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
婚前隐瞒或婚后治疗不愈 :若一方在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婚后长时间医治依旧不见成效,这种情况可以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
长期治疗未愈 :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且另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如果精神病患者在婚姻存续期间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且长期治疗未愈,导致夫妻感情确实破裂,经过调解无效,法院应当准许离婚。
-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也可以导致法院判决离婚。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在判决离婚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状况以及对夫妻关系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此外,精神病患者在离婚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监护权等问题也需要法院进行相应的裁决。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是否会被法院判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如果病情对夫妻感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且经过调解无效,法院通常会判决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