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的人口数量是了解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关于潘集区人口的详细信息。
潘集区人口数量
2023年末人口数据
截至2023年末,潘集区的户籍人口为45.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6.61万人,乡村人口为28.86万人。常住人口为31.98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潘集区的人口在2023年有所减少,但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
人口分布
潘集区总面积为590平方公里,辖9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潘集区的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各个乡镇和街道。
人口结构
性别构成
2023年末,潘集区男性人口为24万人,女性人口为21.47万人,性别比为104.88。性别比略高于100,表明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5.13万人,占总人口的17.02%;15—64岁人口为19.67万人,占总人口的65.22%;60岁及以上人口为7.21万人,占总人口的23.92%。
潘集区的年龄结构显示,15—64岁人口占比最大,显示出该地区劳动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也较高,表明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
人口变动趋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3年,潘集区的出生率为6.7‰,死亡率为1.9‰,自然增长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潘集区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自然增长率较低,显示出人口增长较为稳定。
城镇化进程
2023年,潘集区的城镇化率为63.29%,比上年上升了1.2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的提升表明,潘集区的城市化进程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
教育资源
学校和教育工作者
截至2023年,潘集区共有6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小学42所,初中19所,在校学生总数为33968人,在编教师为2057人。潘集区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能够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然而,随着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教育资源分配仍需进一步优化。
截至2023年末,淮南市潘集区的户籍人口为45.47万人,常住人口为31.98万人。人口结构显示,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且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需进一步优化分配。潘集区的人口变动趋势表明,尽管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自然增长率较低,显示出人口增长较为稳定。
淮南市潘集区有哪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淮南市潘集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文化遗址。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旅游景点:
-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
- 位于淮南市东部,总面积43333平方米,集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是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
八公山:
- 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这里有淮南王刘安庙、廉颇墓等古迹,还有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
卧龙山风景区:
- 位于淮南市境内,距市区15公里,面积10余平方公里,有龙窝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圣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鱼窝等20多处景点。
-
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 位于潘集区潘集镇街道北,又名潘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是3A级景区,也是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高皇镇风光:
- 高皇镇是潘集区的一个著名建筑景点,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也是观光的理想场所。
-
小孙岗遗址:
- 对研究淮河流域古代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遗址上有丰富的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黄歇墓:
- 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黄歇的墓,位于潘集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
架河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
- 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新鲜蔬果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泥河湿地:
- 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是众多鸟类和动植物的栖息地,适合观鸟和摄影。
-
古沟民族乡:
- 融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建筑风格独特,民族手工艺品精美绝伦,还能品尝到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淮南市潘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淮南市潘集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呈现出稳步提升的趋势,以下是对其经济发展现状的详细分析: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GDP):2023年,潘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6亿元,同比增长4.5%。
- 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
- 主导产业:潘集区以煤电化产业为基础,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经济开发区:潘集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新材料十强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投资与项目建设
- 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谋划申报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30个,总投资约53亿元。
- 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潘集500千伏变电站项目、淮南淮河大桥、S63怀凤高速淮南段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 民生实事:2024年,潘集区提前完成50项民生实事,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改善。
- 社会保障: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十三大类民生支出增长19%,占一般预算支出的91.13%。
淮南市潘集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效?
淮南市潘集区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措施和成效:
具体措施
-
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 潘集区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全面完成了2023年省环保督察泥河湿地公园反馈问题的整改,并有序推进2024年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交办事项的办理。
-
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
- 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PM2.5浓度任务,省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 取缔了11家“散乱污”企业,全区22个镇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
- 完成了潘一矿生态修复、泥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漫水桥段)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建设。
-
生态修复和造林:
- 启动实施了潘二煤矿潘四东区西翼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 完成了人工造林720亩,农田林网庇护1万亩,森林抚育2000亩。
-
绿色建筑和低碳节能:
- 推进建筑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和节能增效,积极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打造宜居、绿色、低碳城市。
-
烟花爆竹禁燃禁放:
- 全区域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区域不得设置烟花爆竹销售网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公共安全。
成效
-
环境质量改善:
- 泥河水质及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24年11月,泥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通过核查验收。
-
生态修复成果:
- 通过水系贯通、河道清淤、堤防修复及河道景观绿化等工程,加快了焦岗湖、高塘湖、泥河等水生态修复。
- 完成了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面积6.8万亩,开展39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面积约479公顷。
-
绿色发展:
- 推动了高质量生态修复,加强了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级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