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简称“天坛医院”)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下是对天坛医院的详细评价。
医院概况
历史与发展
- 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经历了多次更名和搬迁,2018年整体搬迁至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新院区占地约18.158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2294万平方米。
-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建立的公立综合医院之一,天坛医院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医德高尚、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勤俭廉洁”的医院精神。
科室设置
- 天坛医院设有多个科室,包括神经外科、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介入神经病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神经变性病科、癫痫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等。
- 其中,神经外科和神经病学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神经外科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神经内科在2023复旦大学研究所的专科排名中综合排名第二。
医疗水平
神经外科
- 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神经外科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基地。该科室在颅内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脊柱脊髓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神经外科每年平均开展各项高、精、尖手术7000余例,涵盖脑血管病、儿童神经外科、颅脑创伤、脊髓脊柱、幕上肿瘤、幕下肿瘤等多个领域。
神经内科
- 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急性脑血管病的抢救治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 该科室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建设最为齐全的学科之一,汇聚了国内一流神经病学专家,形成了国内一流团队。
教学与科研
教学资源
- 天坛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国家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
- 医院拥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3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个,完成首都医科大学8个本科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
科研成果
- 天坛医院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奖项。医院在脑血管病、颅脑肿瘤、神经感染免疫基础研究等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近五年,医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重要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多项研究成果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
医院声誉
国内与国际声誉
- 天坛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患者前来就医。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也是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
- 在复旦版“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天坛医院在全国医院综合排名中名列第32位,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双双蝉联专科综合排行榜第一。
患者体验
就医流程
- 天坛医院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如自助预约挂号、自助缴费、共享储物柜、共享轮椅等,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 医院还构建了院内急救体系,配置了20台AED,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实施急救。
患者反馈
- 患者的评价普遍较高,许多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水平表示满意。例如,有患者反映医院的环境整洁,医护人员态度友好,医疗设备先进。
- 当然,也有患者对某些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如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一家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声誉的医院,尤其在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医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尽管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但总体而言,天坛医院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在神经外科方面的特色有哪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神经外科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领先的临床诊疗水平
- 综合排名与专科声誉:天坛医院在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连续多年蝉联神经外科排名第一,同时在《全国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全国第31位,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据全国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 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医院每年接待大量门急诊患者和住院病人,手术量高达2万余例次,涵盖各种颅内肿瘤、癫痫、帕金森氏病、脑创伤及脑血管畸形等复杂疾病。
优势技术与创新
-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在功能区脑肿瘤切除中,通过术中唤醒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脑重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并保留功能区。
- 神经外科术中电生理检测技术:利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脑组织的功能状态,降低手术风险。
- 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实时监测手术过程中脑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态,及时发现并预警脑缺氧风险。
亚专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 小儿神经外科:新中国第一个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病区,规模最大、病种最全,手术例数及治疗效果居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 功能神经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治疗帕金森病,已完成近4000例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癫痫外科:国内顶尖的综合癫痫中心,专注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治。
- 脑血管病外科:在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与教学
- 科研实力:天坛医院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大量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参与国际和国内临床指南和标准的制定。
- 教学培训:作为国家级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医院为全国培养了大量神经外科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
天坛医院在神经科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北京天坛医院在神经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最新成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研究:
-
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 2024年9月,王拥军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上发表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RIGINAL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对于发病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替奈普酶在90天时的良好功能结局方面不劣于阿替普酶,且安全性相似。
-
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研究:
- 同期,王伊龙教授和缪中荣教授团队也在《JAMA》上发表了“BASIS”研究结果。该研究证实,单纯球囊扩张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复合终点风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脑干胶质瘤液体活检:
- 2024年12月,张力伟教授团队与杜克大学合作的研究发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上。该研究显示,97.3%的脑干胶质瘤患者的脑脊液中可以检出肿瘤组织的突变信息,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
颅骨骨髓注射药物递送新方式:
- 2025年1月,王伊龙教授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研究,首次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颅骨骨髓注射作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递送新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脑卒中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柔性电极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2024年12月,贾旺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的研究发表在《Science》上。该研究开发了柔性可拉伸高密度微阵列电极,能够在脑干等不规则区域进行高精度神经电生理监测,提升了手术精准度。
-
多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
- 2024年11月,刘丕楠教授团队在《Neurosurgery》、《Endocrine》和《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发表了关于多谱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了这一特殊肿瘤亚型,并提出了新的临床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