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金钱龟和石金钱龟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和繁殖特性等。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饲养这两种龟类。
外形特征
背甲和腹甲
南石金钱龟的背甲呈椭圆形,棕黑色或棕黄色,中央具有1条峭棱,背甲后部边缘呈锯齿状。腹甲前端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头小,头顶部淡橄榄色且平滑,头侧具黄色条纹且延伸至颈部,喉部淡黄色。
石金钱龟的背甲扁平,棕黄绿色或棕黑色,具三条脊棱,中央一条明显,后缘略锯齿状。腹甲黄色,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
南石金钱龟的背甲和腹甲颜色较为单一,而石金钱龟的背甲颜色更为多样,腹甲上的墨渍斑也更为明显。
头部特征
南石金钱龟的头顶部淡橄榄色且平滑,头侧具黄色条纹且延伸至颈部,喉部淡黄色。石金钱龟的头顶平滑,呈橄榄绿色,上喙正中凹陷,鼓膜清晰,头侧有两条黄色线纹穿过眼部,喉部淡黄色。
南石金钱龟的头部颜色较为统一,而石金钱龟的头部颜色和条纹更具多样性。
生活习性
活动习性
南石金钱龟常栖息在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和河流水域中,白天多在水中戏游,觅食,晴天喜在陆地上晒太阳,天气炎热时常躲于水中、暗处或埋入沙中。
石金钱龟白天多在水中活动,夜间出来觅食和进行活动,白天则躲在阴凉处。南石金钱龟的活动时间分布较为均匀,而石金钱龟在夜间更为活跃。
饮食习性
南石金钱龟是杂食偏肉食性龟类,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鱼、虾、肉或家禽的内脏。石金钱龟也是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肉类、动物内脏、螺、蛙、蛇、果皮、嫩草、蕉类、玉米等。
两者的饮食习性相似,但南石金钱龟在人工饲养下更容易接受多样化的食物。
栖息环境
水质和温度
南石金钱龟最适环境温度为18~32℃,如果温度达到15℃左右,它们就会由活动状态转入冬眠状态的过渡阶段。温度低于10℃时进入冬眠状态。石金钱龟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15℃左右是龟由活动状态转入冬眠状态的过渡阶段,10℃左右龟进入冬眠。
两者的温度适应性相似,但南石金钱龟在15℃时就开始准备冬眠,而石金钱龟则在10℃时进入冬眠。
栖息地选择
南石金钱龟常栖息在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和河流水域中。石金钱龟栖息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和河流水域中,也常到附近的灌木及草丛中活动。两者的栖息地选择基本一致,但南石金钱龟更倾向于在水体附近活动。
繁殖特性
交配和产卵
南石金钱龟的性成熟年龄为5~6龄,交配期4~10月,产卵期5~9月,7月是产卵盛期,产卵时间多在夜晚,每次产卵1~5枚。石金钱龟的性成熟年龄为4-5龄,交配期4-10月,产卵期5-9月,7月是产卵盛期,产卵前雌龟用后肢挖洞,每次产卵1-5枚,卵白色、长椭圆形。
两者的繁殖习性相似,但南石金钱龟的性成熟年龄稍晚,产卵数量也略少。
孵化和幼龟护理
南石金钱龟的卵白色、长椭圆形,长径约40毫米,短径约20毫米,重10克左右,孵化温度控制在28~32℃,孵化率较高。石金钱龟的卵孵化温度控制在24℃~30℃,孵化率也较高,但具体数据未提供。
两者的孵化条件相似,但南石金钱龟的卵颜色和大小略大。
南石金钱龟和石金钱龟在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和繁殖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南石金钱龟的背甲和腹甲颜色较为单一,头部颜色统一,活动时间和饮食习性较为均匀,适应的温度范围稍宽,性成熟年龄稍晚,产卵数量略少。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饲养这两种龟类。
生成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