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和心脏支架实际上是同一类医疗器械的不同称呼,它们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是相同的。以下是详细说明:
1. 定义与基本功能
- 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医疗器械,通常由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制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机械支撑的方式扩张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血流,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 心脏支架:是冠状动脉支架的另一种称呼,功能与冠状动脉支架完全相同,即通过介入手术将支架置入狭窄的冠状动脉,保持血管通畅。
2. 手术方式
冠状动脉支架的植入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手术,具体步骤如下:
- 医生通过血管穿刺(通常在手腕或大腿的股动脉处)将球囊导管送入狭窄的冠状动脉。
- 在体外加压使球囊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
- 然后将金属支架固定在血管壁上,保持血管的长期通畅。
3. 适用范围
- 冠状动脉支架主要用于治疗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 它适用于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
4. 技术发展
冠状动脉支架技术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 金属支架:最早的支架类型,主要起到物理支撑作用。
- 药物涂层支架:在金属支架表面涂覆药物,可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
- 生物可吸收支架:能够在完成血管支撑任务后逐渐被人体吸收,减少长期异物植入的风险。
5. 与心脏搭桥的区别
尽管冠状动脉支架和心脏搭桥都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但它们在手术方式、适用情况和长期效果上有所不同:
- 心脏搭桥:通过外科手术取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血管(如乳内动脉、大隐静脉等),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新的通道,绕过狭窄部位恢复血供。这是一种开胸手术,创伤较大,但长期效果较好。
- 冠状动脉支架: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可能存在再狭窄的风险,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总结
冠状动脉支架和心脏支架是同一类医疗器械,主要功能是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它们在手术方式、适用范围和术后管理上具有明确的特点,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