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六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以下是关于上海六院的详细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附属关系
- 上海六院始建于1904年,2002年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 2022年,上海六院进一步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医院等级与性质
- 上海六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医院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包括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
历史背景与发展
建立与发展
- 上海六院最初名为“上海西人隔离医院”,经过多次更名和发展,逐渐成为今天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2021年,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并入上海六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重要里程碑
-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 1963年,陈中伟教授和钱允庆教授成功施行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科室设置与医疗团队
科室设置
- 上海六院设有38个临床科室和11个医技科室,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医学领域。
- 医院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如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等。
医疗团队
- 上海六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包括众多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
- 医院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3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79名,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科研成就与医疗设备
科研成就
- 上海六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 近年来,医院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医疗设备
- 上海六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直线加速器、骨密度测定仪等。
- 医院还设有多个国家级和市级科研平台,如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等。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具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医院在骨科、内分泌代谢科、耳鼻咽喉科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并在科研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六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有哪些知名的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六院)拥有众多知名专家,以下是一些代表性专家及其专长:
骨科
- 范存义: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骨折、骨不连、骨髓炎等疾病的治疗。
- 赵金忠:主任医师、教授,专注于骨科-运动医学科,擅长肩袖损伤、半月板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袁锋:主任医师,擅长关节镜微创手术,如肩袖损伤缝合、半月板损伤修复等。
- 丁坚:主任医师,擅长肩肘关节创伤及创伤后并发症的治疗。
- 彭晓春:主任医师,擅长中老年患者的严重髋、膝关节疾病的微创人工关节置换。
- 张涛:主任医师,擅长多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
- 孙源:副主任医师,擅长骨盆及髋臼骨折及多发伤的治疗。
- 王伟:副主任医师,主攻关节外科,修复重建外科,擅长四肢关节病及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
内分泌代谢科
- 章振林: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张维天: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鼻、鼻面部,鼻-眼眶,鼻-颅底区域的疑难危重疾病的治疗与手术。
- 殷善开: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擅长耳鼻咽喉科领域。
- 邹建银:主治医师,擅长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肿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泌尿外科
- 撒应龙:主任医师,擅长尿道狭窄、尿道下裂等疾病的诊治。
- 燕东亮:主任医师,擅长泌尿系肿瘤、肾结石、肾积水等疾病的诊治。
放射科
- 吴春根:主任医师、教授,擅长骨转移瘤、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妇产科
- 陆丽华: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等妇产科疾病的诊治。
神经外科
- 陈世文: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等疾病的诊治。
心内科
- 沈成兴: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
- 金贤: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性疾病、心梗等疾病的诊治。
- 李京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治。
上海六院在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六院)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成果:
-
断肢再植技术:
- 1963年,上海六院的前主任陈中伟院士与钱允庆教授合作,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此后,医院在断肢再植领域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
糖尿病诊治技术:
- 贾伟平院士在糖尿病诊治技术和防控工程管理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18年起,国家卫健委和中华医学会依托上海六院的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代谢科成立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办公室,推动全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能力的提升。
-
缺血性神经损伤研究:
- 2024年,上海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殷善开/时海波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关于缺血性神经损伤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谷氨酸与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的结合可能引起更剧烈的神经毒性作用,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LK-2,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靶点。
-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 2025年,上海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任涛团队在《LANCET子刊eBioMedicine》上发表了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研究论文。他们首次描绘了IPF患者气道上皮及其干/祖细胞的衰老特征,并开发了一种基于气道上皮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
骨关节炎研究:
- 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张长青教授与悉尼大学大卫·亨特教授团队在《自然评论疾病引物》上联合发表了关于骨关节炎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预防及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治疗突破。
-
其他科研成果:
- 上海六院在近五年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数百项。2023年度,医院在《中国医院五年ASTEM(综合)》中位列全国第26名,并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综合排名全国第17名。
上海六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是什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六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创立初期(1904年-1949年)
- 1904年:上海六院的前身——上海西人隔离医院在上海市靶子路41号(现武进路85号)开诊,这是医院历史的起点。
- 1947年: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第六医院,标志着其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提升。
发展与变革(1949年-2000年)
-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上海六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
- 1963年:陈中伟教授和钱允庆教授成功实施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因此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摇篮”。
- 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成功实施“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 1980年:林超鸿教授成功培养了我国第一株胃癌细胞株,标志着医院在科研领域的突破。
- 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遗传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学术影响力。
现代化发展(2000年至今)
- 2002年:上海六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标志着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2021年2月: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正式并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启了两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2022年:医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地位。
- 2022年12月:上海六院获批成立国家骨科医学中心,2024年12月获批筹建骨科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骨科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