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长江下游,地处华东地区。以下是关于南京市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的详细信息。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地理坐标:南京市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0′至119°56′之间。
- 地形地貌:南京市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86.9%,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 气候条件:南京市属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年降水量704~1250毫米。
交通网络
- 铁路运输:南京市是京沪铁路和沿江通道的交汇点,拥有南京站、南京南站等重要铁路枢纽。
- 地铁交通:南京地铁线路发达,共有11条线路,覆盖主要城区和交通枢纽。
- 公路交通:南京市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如沪宁高速、宁合高速等,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 航空交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概述
- 市辖区数量:南京市下辖11个市辖区,包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
- 行政面积:南京市总面积为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为868.28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调整
- 历史变迁:南京市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从1949年的13个区到2023年的11个区,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 新区设立:近年来,南京市设立了多个新区,如江北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
- 建城史:南京市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自东吴时期开始建城,历经多个朝代变迁,被誉为“六朝古都”。
- 古都地位:南京曾是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十朝的历史都城,特别是明朝初期的应天府,更是达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最高峰。
重要历史事件
- 六朝时期:南京在六朝时期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百万。
-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南京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近代历史:太平天国时期,南京一度成为首都,称天京;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发达的铁路、地铁、公路和航空交通网络。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下辖11个市辖区,行政面积6587平方千米。南京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六朝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南京市是哪个省份的省会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哪些特点
南京市的地理位置具有以下特点:
-
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沿江岸线总长近200公里,濒临东海,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
南北长、东西窄:南京的地理形态呈南北向延伸,南北直线距离约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
-
宁镇扬丘陵地区:南京地貌特征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
跨省交界:南京地处江苏与安徽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
气候环境: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4°C,年降水量1106毫米,无霜期237天。
-
水文特征:南京水域面积达11%以上,拥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等众多河流湖泊,长江穿城而过,形成了丰富的水系网络。
南京市在历史上曾经是什么朝代的都城
南京市在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主要包括:
-
三国时期的吴国(229年-280年):孙权在南京建立都城,称为建业,这是南京首次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
-
东晋(317年-420年):东晋王朝在南京建都,称为建康,这是南京第二次成为国都。
-
南朝的宋、齐、梁、陈(420年-589年):南朝的四个朝代均以南京为都城,继续使用建康的名称,这一时期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937年-975年):南唐在南京建都,称为江宁。
-
明朝初期(1368年-142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南京成为首都,称为应天府。
-
太平天国(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京被定为天京,作为其首都。
-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