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正骨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正骨和现代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为了评估其靠谱性,我们需要从其历史背景、治疗原理、效果、安全性以及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新医正骨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与发展
- 起源:新医正骨疗法起源于北京著名民间正骨高手罗有明的家传手法。1966年,冯天有和仲崇斌两位军医拜入其门下学习,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创新发展了这种疗法。
- 发展:冯天有教授在空军总医院工作期间,发现并改进了罗有明的手法,创立了新医正骨疗法。该疗法在全国推广,并受到周总理的亲自指导和推广。
传承与推广
- 传承:冯天有教授逝世后,仲崇斌教授接过了新医正骨传承的大旗,继续在临床和教学中进行推广和发展。
- 推广:新医正骨疗法在全国多个医院和医疗机构得到应用和推广,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手段。
新医正骨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治疗原理
- 脊椎内外平衡理论:新医正骨疗法基于“脊椎内外平衡失调”理论,通过手法治疗纠正脊椎和关节的错位,恢复其正常功能。
- 手法特色:该疗法以“稳、准、轻、巧”的手法为特色,通过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促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 诊断方法:医生通过手的触摸和现代影像学技术精准定位病变部位,然后进行手法整复。
-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变部位的不同,运用合适的力度和角度进行整复,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新医正骨的效果和安全性
疗效
- 显著疗效:新医正骨疗法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多种脊柱疾病有显著疗效,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 成功案例:例如,一位飞行员在辗转多家医院未能治愈腰痛后,通过新医正骨疗法在20天内康复,重新适航。
安全性
- 科学严谨:新医正骨疗法在操作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过度用力,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 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史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医正骨的争议和质疑
争议点
- 筋出槽理论:新医正骨疗法中的“筋出槽”理论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学者对其有效性提出质疑。
- 操作风险:如果操作不当,新医正骨可能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等副作用。
质疑与回应
- 科学验证:尽管存在争议,但新医正骨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验证,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和荣誉。
- 专业指导:新医正骨疗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医正骨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正骨和现代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尽管存在一些学术争议和操作风险,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新医正骨疗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总体而言,新医正骨疗法是靠谱的,值得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和应用。
新医正骨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新医正骨的治疗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
骨错缝、筋出槽:新医正骨疗法认为,骨或软组织损伤后,常在局部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变化,这些变化可导致内外平衡失调,引起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组织变性、增生与粘连等,从而导致功能障碍。通过发现和纠正这些解剖位置的异常,可以恢复病变部位的正常解剖关系,解除疼痛,达到治愈的目的。
-
椎体间力矩平衡原理:新医正骨运用椎体间力矩平衡原理,通过手法调整脊椎,恢复脊柱的内外动态平衡。这种方法只需一双手即可进行诊断和治疗,比西医的物理诊断方法更为先进,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这是新医正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轻巧的手法,定点旋转复位,纠正脊椎的错位,恢复其正常功能。该方法具有“稳、准、轻、巧”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急慢性疼痛。
-
中西医结合:新医正骨疗法结合了中医正骨手法和现代医学、生物力学原理,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也不同于西医的治疗方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
新医正骨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手法
新医正骨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正骨疗法,以其“稳、准、轻、快”的特点著称,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以下是新医正骨中常见的治疗手法: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概述:这是新医正骨的核心手法,通过定点旋转复位,纠正脊椎错位,恢复脊柱平衡。
-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生通过触摸确定偏歪的棘突,然后运用特定的手法进行旋转复位。
摸骨诊病
- 概述:通过触摸患者的脊椎,诊断出神经、韧带、肌肉、筋膜、骨关节等解剖位置的微细改变。
- 操作方法:医生使用双手拇指或单手拇指触摸患者的脊椎,发现病变部位。
手摸心会
- 概述:在整复前,医生通过触摸骨折部位,了解骨折端的具体移位情况,结合X光片,形成立体形象。
- 操作方法: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地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
拔伸牵引
- 概述: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 操作方法:沿肢体的纵轴进行对抗牵引,持续稳妥地施加力量。
旋转屈伸
- 概述: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
- 操作方法:术者手握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提按端挤
- 概述:用于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分为提按和端挤两种手法。
- 操作方法:医者以掌、指分别置于骨折断端的前后或左右,用力夹挤,迫使骨折复位。
摇摆触碰
- 概述: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通过轻轻摇摆骨折远段,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 操作方法:双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稳定地维持牵引下左右或前后方向轻轻摇摆骨折远段。
新医正骨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医正骨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治疗效果并促进康复:
-
休息与活动限制:
- 手法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或肢体疼痛、酸胀等感觉,属于正常反应,通常持续2-5天。患者应遵医嘱休养,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弯腰或低头过多,尽量减少搬提重物等体力活动。
- 手法当天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建议卧床休息2-3小时,次日可进行适量散步,但以不引起疼痛为限。
-
姿势与体位:
-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睡硬板床,枕头不宜过高或过软,以仰卧为宜。
- 避免歪着身子靠在椅子上或床上看手机、电视等,防止颈部和腰部受力不当。
-
饮食调理:
- 多摄入富含钙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新鲜蔬果等,促进骨骼愈合。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冷饮,以免影响恢复。
-
保暖与防护: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特别是在寒冷环境中或使用空调时。
- 如需佩戴腰围或颈托,应遵医嘱执行,休息和平卧时可取下。
-
康复锻炼:
-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 避免进行颈部和腰部的剧烈扭转或环绕运动,防止再次错位。
-
定期复查:
-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