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以下为综合信息整理:
定义与特征
- 本质: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和蛛网膜下腔炎症,属于乙类传染病。
- 病理特点:以脑脊液脓性改变、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为典型表现。
致病菌
- 常见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即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致病途径: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如脑膜炎奈瑟菌),或由邻近组织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扩散、血行播散等途径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高发人群
- 年龄分布: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和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最高。
- 易感因素:免疫力低下、未接种疫苗者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
- 急性症状:突发高热、寒战、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
- 神经系统体征:颈项强直、抽搐、皮肤瘀点/瘀斑(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时常见)。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是确诊关键。
- 治疗原则:
- 早期抗生素治疗: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物(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并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调整。
- 辅助治疗:降低颅内压、止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针对常见病原体的疫苗(如流感嗜血杆菌B型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 感染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注意防护,避免密切接触患者。
注: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具有强传染性,需重点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