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岁青少年长期吃白果可能导致中毒风险、肠胃负担加重、发育干扰和过敏隐患,需控制摄入量。
白果含银杏毒素、氢氰酸等毒性成分,青少年代谢系统未完全成熟,长期食用易积累毒素。常见中毒表现为持续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严重时可引发抽搐甚至呼吸抑制。
过量白果增加肠胃消化压力,导致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其高淀粉与纤维素含量超出青少年正常消化能力时,可能引发长期胃肠功能紊乱。
白果中重金属成分可能干扰内分泌,影响青春期激素分泌,对骨骼发育与生殖系统成熟造成潜在威胁,如干扰钙吸收或影响性激素平衡。
部分青少年对白果过敏,初期反应为皮肤瘙痒、红疹,严重时可能出现喉部水肿或呼吸困难。首次食用前建议进行过敏测试,且避免与致敏食物同时摄入。
建议12-18岁人群每日白果摄入量控制在5-8颗以内,必须高温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长期连续食用。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