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牧抓咬后,第一时间需彻底冲洗伤口、消毒并评估暴露等级,必要时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关键处理步骤包括:挤压污血、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避免包扎伤口,并根据伤口深度决定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仍需规范处置以阻断狂犬病毒传播风险。
-
立即挤出污血:轻微挤压伤口周围促使污染血液流出,但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此步骤可减少病毒残留,尤其在头面部受伤时需争分夺秒。
-
彻底冲洗消毒: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深部伤口需借助注射器加压冲洗。随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禁用牙膏/草药涂抹以免引发感染。
-
科学评估暴露等级:
- Ⅱ级暴露(无出血抓痕):清洗消毒后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必须联合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以中和病毒。
-
避免错误操作:
- 不缝合、不包扎伤口(除面部大伤口外),保持开放状态抑制厌氧菌;
- 24小时内接种疫苗仍有效,不可因延迟放弃治疗;
- 即使边牧已免疫,人类仍需全程接种疫苗。
-
后续观察与就医:若出现红肿、发热或伤口渗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头面部受伤者建议采用“2-1-1”加速免疫程序,并密切监测神经症状。
提示:家庭可备医用冲洗器、碘伏棉球等急救工具,并保存本地犬伤门诊联系方式。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务必严肃对待每一例抓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