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出血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尽快就医缝合处理。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紧急处理伤口
-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降低病毒残留风险。
- 轻轻挤压伤口周围,排出可能携带病毒的血液或组织液。
-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避免包扎过紧(开放性伤口需保持透气)。
-
狂犬病暴露评估与接种
- 即使家养狗已接种疫苗,仍需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共4-5针)。
- 若狗无法确认免疫状态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暴躁、流涎),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伤口医疗干预
- 深伤口、面部伤口或动物唾液污染严重时,需医生清创并判断是否缝合。
- 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细菌感染,尤其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
-
观察动物与记录信息
- 将咬人狗隔离观察10天,若期间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立即上报疾控中心。
- 记录狗的品牌、接种史及咬伤时间,供医疗人员参考。
-
后续健康监测
- 接种疫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关注发热或红肿等不良反应。
- 少数人可能需补种疫苗(如免疫缺陷者),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及时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切勿因宠物熟悉而忽视风险。若出现伤口溃烂、发热或神经系统症状,需即刻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