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狗抓破皮后,建议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尤其是无法确认小狗是否健康时。 虽然部分轻微划伤可能风险较低,但狂犬病致死率极高,安全起见应优先完成免疫程序,并彻底清洗消毒伤口。
-
风险判断依据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唾液经破损皮肤或黏膜传播。若小狗未接种疫苗、行为异常(如无故咬人、流涎),或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等高风险部位,必须立即就医。即使伤口表浅,病毒潜伏期长且无法治愈,预防性接种是唯一有效手段。 -
伤口紧急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此举可减少病毒量,但无法替代疫苗。避免包扎或涂抹药膏封闭伤口,保持开放状态更利于进一步处理。 -
疫苗接种原则
狂犬疫苗需按规范程序接种多针,不可中断。即使受伤后数日才就医,仍建议补种。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疫苗安全性已获广泛验证。部分情况还需联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增强保护。 -
常见误区澄清
家养宠物或小型犬抓伤并非绝对安全,动物携带病毒可能无症状。狂犬病潜伏期从几天到数年不等,不能以小狗短期内未死亡作为排除标准。
暴露后预防是应对狂犬病的黄金准则。 任何皮肤破损均建议咨询专业机构,切勿心存侥幸。及时行动既能保护自身,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