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挠伤后,立即冲洗伤口、彻底消毒、及时就医判断狂犬疫苗需求是应急处理的三大核心步骤。若伤口出现破皮或渗血,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仅为表皮划痕无出血,仍需规范消毒并观察动物健康状态。
-
伤口初步处理
- 流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伤口,将动物唾液中的病毒、细菌冲刷干净。冲洗时从伤口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扩展,避免污染周围皮肤。
- 禁止挤压或吮吸伤口:可能加速病毒通过血液或黏膜传播,增加感染风险。
- 碘伏/酒精双重消毒:先使用75%医用酒精擦拭伤口及周边5cm范围,再用碘伏覆盖创面,形成物理屏障。开放性伤口避免使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染色类消毒剂。
-
感染风险分级与就医标准
- 一级暴露(皮肤完整无破损):酒精消毒后观察,无需注射疫苗。
- 二级暴露(表皮划痕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疫苗,若无法确认动物免疫状况,按三级暴露处理。
- 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立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伤口较深者需打破伤风疫苗。
-
后续观察与记录
- 动物追踪监测10天:若抓伤犬只在10日内出现异常死亡、行为怪异等情况,需立即加强免疫。
- 伤口愈合期护理:保持创面干燥透气,每日消毒2次,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体征时需抗生素治疗。
抓伤后72小时内是狂犬病毒阻断的黄金窗口期。即使伤口轻微,也建议通过专业医疗评估确定免疫方案,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