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抓破皮后,最晚需在7天内接种狂犬疫苗,但24小时内注射效果最佳。若伤口出血或位于头面部等高风险部位,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延迟接种虽仍有保护作用,但每拖延一天,感染风险显著上升。
-
暴露等级决定处理方式
皮肤轻微破损无出血(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出血或黏膜接触(Ⅲ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酒精擦拭可判断皮肤是否破损:有痛感即存在暴露风险。 -
紧急伤口处理优先于接种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未彻底清创的伤口可能加速病毒扩散,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失效。 -
接种时间窗的科学依据
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2-3个月,疫苗需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前产生抗体。7天是抗体形成的临界期,超过此时限保护率下降50%以上。 -
特殊情况的应对方案
孕妇、儿童及免疫缺陷者需按Ⅲ级暴露处理。若无法确认狗是否接种过疫苗,一律视为高风险暴露。
提示: 狂犬病致死率100%,切勿因伤口小或狗看似健康而侥幸。即使超过7天,只要未发病仍应接种疫苗——这可能是最后的救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