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可能增加中耳炎发作风险,高湿度环境引发的耳道潮湿、细菌滋生以及频繁掏耳或游泳行为是主要诱因。这类天气虽不直接致病,但会通过特定机制影响耳部健康。
梅雨季空气湿度长期超过60%,耳道易残留水分,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条件。此时霉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显著增强,若耳内存在微小伤口,感染概率将倍增。有耳道湿疹或慢性中耳炎病史者更需警惕湿度刺激。
游泳或淋雨后未及时干燥耳道,水分滞留超过3小时即进入细菌危险增殖期。错误使用棉签掏耳可能将污物推入耳道深处,同时造成皮肤损伤。佩戴助听器或入耳式耳机超过4小时的人群,耳内微环境更易失衡。
若出现耳内闷胀感持续24小时伴分泌物,或伴随低烧、咀嚼痛症状,需立即就诊。日常可用吹风机低档热风(距耳部30厘米)辅助干燥,淋浴时佩戴防水耳塞,改掉随意掏耳习惯。
潮湿季节关注耳道微环境管理,能有效降低炎症发生率。已出现耳部不适时避免自行用药,专业耳内镜清理配合抗菌治疗是更稳妥的处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