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必须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并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打破伤风针或免疫球蛋白。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而破伤风感染风险与伤口深度、污染程度相关。
-
核心处置措施
- 狂犬疫苗:无论犬只是否接种过疫苗,被咬后均需第一时间清洗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冲洗15分钟),并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狂犬疫苗,后续按规范完成5针疗程。
- 破伤风抗毒素:若伤口较深、被泥土/铁器污染,或伤者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额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
-
特殊情况处理
- 出血性伤口:若皮肤破损出血,即使犬只有接种记录,仍建议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 高风险暴露(如头面部咬伤):需联合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以中和病毒。
-
后续观察要点
- 留存犬只信息并观察10天,若犬只10日内死亡,需立即上报疾控中心。
- 接种疫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注意体温变化及注射部位红肿等反应。
预防永远优于治疗,被咬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即使小型犬攻击性较弱,其牙齿仍可能携带病原体。完成疫苗接种后,建议检测体内抗体水平以确保免疫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