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过程中出现中暑症状是可能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冷中暑”,主要由于人体在温差骤变时体温调节失衡导致。 当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如空调房)或大量摄入冷饮时,皮肤血管快速收缩,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可能引发头晕、恶心、乏力等类似中暑的反应。
-
冷中暑的机制:人体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时,汗腺关闭、血管收缩,散热功能受阻,体内热量积聚。例如,夏季从户外进入低温空调房或暴汗后喝冰饮,都可能触发这种反应。
-
易发人群与场景:老年人、儿童、体质较弱者以及长期待在空调房的人群风险较高。常见于夏季空调温度过低、运动后立即冲凉或过量食用冷食等情况。
-
症状识别:轻者表现为头晕、恶心、腹痛,重者可能出现呕吐、乏力甚至意识模糊。与“热中暑”不同,冷中暑常伴随消化系统不适,且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
-
预防与应对:
- 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以上,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
- 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前,先擦干汗水并稍作休息;
- 避免大汗淋漓时直接喝冰水或洗冷水澡,冷饮应小口慢饮;
- 若出现症状,需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温水或淡盐水,严重时及时就医。
夏季防暑需注意温差调节,冷热交替时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才能有效避免“冷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