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了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并根据暴露等级评估是否接种疫苗。 流浪狗携带狂犬病毒风险较高,病毒可通过微小皮损或黏膜侵入,且狂犬病致死率近100%,绝不能因无伤口而掉以轻心。
-
暴露风险等级决定处置方式
根据国家规范,无破损皮肤的接触属于Ⅰ级暴露,仅需清洗即可;但若皮肤有轻微牙印、抓痕(即使无出血),则属于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流浪狗健康状况不明,建议按高风险处理。 -
病毒传播的隐蔽性
狂犬病毒可通过肉眼不可见的黏膜或微小皮损侵入,尤其头面部、神经丰富区域风险更高。即使无出血,病毒仍可能通过唾液接触传播。 -
必须彻底清洗与消毒
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稀释碘伏消毒。冲洗可清除70%以上病毒,是降低感染的关键步骤,但无法替代疫苗接种。 -
特殊人群需更谨慎
儿童、免疫力低下者或伤口位于头面部时,即使为Ⅱ级暴露也需按Ⅲ级处理,即同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总结:被流浪狗咬后,无论有无伤口,均应彻底清洗并就医评估。狂犬病潜伏期长但发病后无药可治,宁可过度预防,不可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