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了之后肿了确实可能传染疾病,尤其是狂犬病和细菌感染。伤口肿胀通常是细菌感染或免疫反应的表现,但若流浪狗携带病毒(如狂犬病毒),肿胀也可能伴随其他危险症状。以下是关键风险和处理要点:
-
狂犬病风险
狂犬病毒通过唾液传播,若流浪狗未接种疫苗,咬伤后病毒可能侵入人体。肿胀本身不直接传染狂犬病,但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如发热、恐水、痉挛等。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细菌感染风险
狗的口腔含多种细菌(如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口红肿、化脓表明细菌感染。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扩散。 -
破伤风隐患
若伤口较深或被污染,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未接种破伤风疫苗者需紧急补种,尤其锈器或泥土污染的伤口风险更高。 -
处理步骤
- 冲洗:流动清水+肥皂持续冲洗。
- 消毒:碘伏或酒精初步处理。
- 就医: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或清创。
总结:肿胀本身不具传染性,但需警惕背后的病原体。及时规范处理可大幅降低风险,切勿拖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