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了之后出现肿胀,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并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注射免疫球蛋白。肿胀可能是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
彻底清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度伤口可用注射器冲洗内部。冲洗后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过紧。 -
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流浪狗可能携带狂犬病毒,接种疫苗是首要措施。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在24小时内完成首针注射,后续按程序接种剩余剂次。 -
评估是否需要免疫球蛋白
若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或靠近神经密集区,医生可能建议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 -
控制肿胀与感染
肿胀持续加重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冰敷可缓解肿胀,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观察异常症状
如发热、伤口化脓、红肿扩散或出现麻木感,需立即就医,排除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被流浪狗咬伤后肿胀不可轻视,规范处理能有效降低狂犬病和感染风险。即使初步处理完毕,也应持续观察1周以上,确保无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