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时预防冻伤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保暖措施、避免局部受寒,并增强血液循环。 尽管环境温度上升,但湿冷、大风或长时间暴露仍可能导致冻伤,尤其在肢体末端等易受寒部位。重点包括:合理增减衣物、保持干燥、适度活动及营养补充。
-
调整衣物厚度与材质:升温时需根据实际体感逐步减少衣物,但避免过快脱衣导致温差过大。选择透气、防风且吸湿排汗的面料(如羊毛、抓绒),防止汗水滞留降低保暖性。手脚、耳朵等部位仍需重点防护,可佩戴手套、厚袜与耳罩。
-
保持皮肤与衣物干燥:潮湿是冻伤的诱因之一。若衣物被汗液或雨水浸湿,需立即更换。鞋袜应宽松透气,避免挤压影响血液循环。可随身备用吸湿贴或暖宝宝,在湿冷环境中临时保暖。
-
促进肢体活动与按摩:久坐或静止会减缓血流,增加冻伤风险。定期活动手指、脚趾,搓揉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或用温水(38-42℃)浸泡促进复温。避免直接烘烤或雪搓,以免损伤组织。
-
补充热量与营养:高热量饮食(如坚果、巧克力)和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可增强抗寒能力。避免空腹或醉酒状态下暴露于寒冷环境,这类情况会加速体温流失。
总结:升温期的冻伤预防需结合动态保暖与健康习惯,警惕“倒春寒”等气温波动。若出现皮肤麻木、变色等冻伤征兆,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