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抓咬后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流浪狗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极高,即使轻微抓伤或未出血的伤口也可能导致感染。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彻底清洗伤口、24小时内接种疫苗、根据伤情配合免疫球蛋白注射,任何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
流浪狗的高风险性:与家养宠物不同,流浪狗未接种疫苗且接触环境复杂,狂犬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抓咬后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即使伤口微小,也需按三级暴露处置(接种疫苗+免疫球蛋白)。
-
紧急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切勿挤压或包扎伤口,避免病毒扩散。这一步可降低50%以上感染风险,但绝不能替代疫苗接种。
-
疫苗接种时效:黄金窗口期为24小时内,但即使超时仍需补种。推荐两种程序:五针法(当天、第3/7/14/28天各1针)或四针法(当天2针、第7/21天各1针)。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可无需加强。
-
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严重咬伤(出血或黏膜接触)需在伤口周围注射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与疫苗联用可提供双重保护,尤其适用于头面部受伤或免疫缺陷者。
-
破除常见误区:家养宠物已接种疫苗≠绝对安全,流浪动物抓咬后更不可侥幸。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但暴露后规范处置可100%预防。疫苗副作用远低于疾病风险,孕妇、儿童均可安全接种。
安全提示:接触流浪动物后,无论伤情轻重,请立即前往定点犬伤门诊。同时避免主动投喂或挑逗流浪动物,减少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