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抓咬后必须立即就医,即使伤口轻微也要重视,因为流浪狗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而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彻底冲洗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任何延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
狂犬病风险不可忽视
流浪狗未接种疫苗,抓咬可能通过唾液传播病毒。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初期症状易被忽略,但发病后无特效治疗手段。 -
伤口处理优先级最高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深度伤口需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降低病毒残留。避免包扎或涂抹药膏,保持开放状态便于专业处置。 -
疫苗接种是核心防线
需按“5针法”或“4针法”全程接种狂犬疫苗,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颈部,还需加注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
破伤风风险同步排查
尤其金属物品致伤或伤口污染严重时,需评估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防止厌氧菌感染。 -
后续观察与记录
就医后记录狗的特征及出没地点,上报疾控部门。若10日内咬人犬未死亡,可视为低风险,但疫苗仍需全程接种。
切记:暴露后处置无犹豫余地,哪怕仅有牙印或轻微破皮,也必须专业评估。狂犬病预防是“宁枉勿纵”的生命防线,切勿因侥幸心理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