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判断是否安全需综合评估伤口处理、犬只健康状况及疫苗接种情况。即使伤口轻微或未出血,狂犬病风险仍不可忽视,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若咬伤后10天内犬只健康存活,可初步排除狂犬病风险,但伤口感染、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仍需警惕。
- 伤口处理优先级最高: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配合碘伏消毒。深伤口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避免缝合或包扎以利排毒。
- 观察犬只健康状况:采用WHO推荐的10日观察法,若犬只10日内无异常(如死亡、行为怪异),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若无法追踪犬只,需全程接种疫苗。
- 疫苗接种必要性:暴露后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头颈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额外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需按疗程完成(如0/3/7/14/28天方案)。
- 并发症监测:除狂犬病外,需警惕伤口化脓、发热或过敏反应,72小时内出现红肿需抗生素干预。
总结:安全判断需结合医学评估与犬只观察,任何咬伤均建议首诊就医。日常避免接触流浪犬,家养犬定期接种疫苗可大幅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