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若出现脱水热,需立即脱离高温潮湿环境并快速补液降温。核心措施包括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补充电解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严重时需静脉输液。婴幼儿及体弱者应优先就医,避免含糖或咖啡因饮品加重脱水。
- 脱离危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过紧衣物。雷暴雨时的高湿度会抑制汗液蒸发,加剧体温调节障碍,需保持干燥凉爽。
- 分阶段补液:轻度脱水可饮用含钾钠的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自制补液盐(500ml水+1.5g盐+6g糖);呕吐频繁或意识模糊者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 物理降温:用32-34℃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同时用电扇辅助散热,但避免直吹。
- 监测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39℃)、抽搐或尿量极少,提示重度脱水,需紧急送医。儿童及老人需每小时评估精神状态与排尿量。
- 预防二次伤害:雷暴雨中避免接触金属物品或使用电子产品,补液时远离积水区以防触电。恢复期饮食宜清淡,如米汤、稀释果汁等易吸收流质。
雷暴雨天气下脱水热进展迅速,关键在“早干预、快补液”。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2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外出前关注天气预报,随身携带补液盐和防雨工具,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