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若出现中暑,需立即脱离高温潮湿环境,采取“降温+补液+药物辅助”三步急救法。关键措施包括:快速转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冰敷/湿毛巾擦拭)、补充含盐饮料,并视情况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重症者需紧急送医,避免延误引发热射病等致命风险。
-
脱离环境与初步处理
雷暴雨后闷热潮湿易引发中暑,第一时间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可用冷水喷洒皮肤或冰敷腋下、颈部等大血管部位,同时扇风加速蒸发降温。避免直接浸泡冰水,以防体温骤降导致休克。 -
科学补液与药物选择
轻度中暑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药物辅助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酒精过敏者慎用)、十滴水等缓解症状,但避免与头孢类药物同服。切勿给昏迷患者强行灌水,以免呛咳窒息。 -
重症识别与紧急送医
若患者体温超40℃、昏迷或抽搐,提示可能为热射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保持平卧,持续用冰袋降温,并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雷暴雨天气就医途中注意防滑,避免二次伤害。
夏季雷暴雨频发时,户外活动需备好防暑药物,关注湿度变化。中暑恢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类为主,如绿豆粥、荷叶粥等助排湿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