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期人群不建议长期或大量食用甘草,可能干扰激素平衡或引发电解质紊乱。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对生长发育、代谢系统产生潜在影响,需根据个体情况谨慎选择。
安全性争议: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抗炎、镇咳作用,但过量摄入可能抑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间接影响皮质醇代谢,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的自然调节。短期少量食用(如含甘草的糖果或中药方剂)通常风险较低,但长期摄入需警惕。
潜在健康风险:
- 电解质失衡:甘草可能引发低钾血症,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异常,成长期青少年剧烈运动时风险更高。
- 激素水平波动:长期摄入可能抑制睾酮分泌,影响第二性征发育,或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
- 血压升高:甘草酸促进钠潴留,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负担。
替代建议:若需止咳或调理肠胃,可优先选择蜂蜜、枇杷膏等天然物质;嗜甜者可用罗汉果、红枣等替代甘草类零食。服用含甘草的中成药前,应明确成分剂量并咨询医师。
成长期摄入甘草应严格遵循“短期、微量”原则,避免将其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若存在慢性病或正在服药,需排除甘草与药物(如利尿剂、皮质激素)的相互作用风险,必要时进行医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