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夏布传承人以匠心与创新守护千年非遗,将粗犷夏布与细腻刺绣融合,打造出兼具艺术价值与现代审美的“中国夏布第一绣”,并带动就业、培养新生代传承人,让非遗“活”在当下。
-
守正创新的技艺突破
夏布质地生硬,传统刺绣难度极高。传承人张小红历经多年实践,独创软化工艺与100多种针法,使夏布绣既保留古朴肌理,又兼具细腻表现力。其儿媳吴婉菁进一步跨界融合,开发箱包、首饰等500余种文创产品,推动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
传承模式的多元探索
通过创办博物馆、研究所、传习所,张小红团队免费培训绣娘超万人次,带动2000余人就业。吴婉菁引入“非遗进校园”“直播推广”等新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两人还联合残联设立培训基地,助力弱势群体就业,实现非遗的社会价值。 -
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
夏布绣作品多次作为国礼亮相外交场合,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传承人团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并推动夏布绣联合申报世界非遗,提升文化影响力。 -
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助力夏布绣产业化,如设立名家工作室、补贴传承人。团队与高校合作研发,拓展夏布在军工、家居等领域的应用,2023年文创销售额超600万元,实现非遗保护与市场效益的双赢。
如今,新余夏布传承人正以针线为笔,书写非遗的当代篇章——既扎根传统,又拥抱时代,让千年技艺持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