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初升高政策主要调整了指标到校招生、考试时间、录取机制及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指标到校招生调整
-
新增学校与分配比例
全市新增11所参与指标到校招生,其中主城区7所(如第六十六中学、茄子溪中学等),其他区县4所(如永川昌南中学、铜梁实验中学等)。新增学校30%招生计划用于指标到校,按辖区初中符合条件学生人数平均分配名额。
-
政策调整目的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为小规模初中提供更多升学机会。
二、考试时间调整
-
渝北区提前至4月19日
渝北区指标到校考试时间提前至4月19日,与南岸区同步,成为全市最早开考的区之一,要求考生提前规划备考。
三、录取机制优化
-
参与门槛放宽
部分区域实现“人人可参与”,不再严格限制“两年以上学籍+户籍”等条件,更多学生可通过校内竞争获得升学机会。
-
优生保送机制强化
-
九龙坡区:年级前120名可直升重点班,部分享受“三免政策”。
-
大渡口区:二诊成绩前200名可进入巴蜀精品实验班,中考成绩达联招线下10分可保底。
-
渝北八中:要求全部上A等,初三下学期加体育分,总成绩需达650分+。
-
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
除学业成绩外,品德、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表现也将纳入考核范围,指标到校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五、教育资源均衡化
-
学区划分优化
沙区、渝中区等学区调整更合理,减少跨区择校现象。
-
特殊教育与普惠性教育
推动每个区县办好1所特殊教育学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6%,全国第6。
六、招生规范与监督
-
“阳光招生”行动
严厉治理小升初“奥数考试招生”及初升高“跨区域、超计划”乱象,确保招生程序透明公开。
-
严格教学管理
规范作息时间(小学8:20/8:00、中学21:00/22:00),控制作业总量,严禁超课时和违规补习。
以上政策综合了教育资源调配、考试机制优化及教育公平保障,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升学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